父親和他的柑桔園
“你父親這幾個桔子可真夠貴的,你大老遠跑回來,油費都能買很多了!贝謇锶烁议_著玩笑。每年柑桔成熟的季節,我都要驅車120多公里回到老家,吃上幾個老父親種的桔子。其實村里人都清楚,我回來不單是吃桔子,更多的是感受父親辛勤勞動的這片熱土。是的,每次我回到家都要到老家后山的桔園看一看,摘上幾個桔子坐下來,靜靜感受著老父親勞作的這片熱土。就算不是柑桔成熟的季節回來,我也要去柑桔園坐坐,回憶往日跟父親在這里勞作的時光,有時候可以坐上一天。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久,父親就開始了他的開荒墾地計劃,靠著一把鋤頭,父親硬是將后山的荒地開辟出了一大片地,而且種上了柑桔樹。種上果樹后,父親每天都在地里忙活,常常是廢寢忘食。記得小時候每到飯點時間,母親就在后門對著大山大聲吆喝父親回家吃飯。也許是后山太遠,也許是父親干活太過專注,無論母親怎么喊破嗓子,父親都沒有聽到。這時我們姐弟幾個就成了得力幫手,被母親派去后山叫父親回家吃飯。
為了管理好柑桔樹,父親又去書店購買了幾本柑桔種植技術方面的書回來,他變得更廢寢忘食了,他的身影不是在后山柑桔地勞動,就是在家里埋頭研讀那幾本書。
不知道是以前科技沒那么發達,沒有除草劑賣,還是家里經濟不好,舍不得購買除草劑,只記得家里柑桔地都是人工除草。春夏季節,草生長特別旺盛,父親就動員我們全家出動除草,這時候父親總會跟我們姐弟幾個講勤勞致富、勤能補拙的道理,教育我們可以沒有聰穎的天資,但是不能沒有勤勞的品質。父親還時常跟我們憧憬這片柑桔地的豐收場景。雖然那時候柑桔樹還小,還沒有開花結果,但是在父親的暢想中我們似乎都看到了豐收的喜悅場景,所以干活更有勁了。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我們姐弟幾個也漸漸地愛上了勞動,愛上了父親開墾出的這片柑桔地。
幾年后,柑桔獲得了大豐收,我們家因為有了這片柑桔樹,生活逐漸得到改善,也是因為有了這片柑桔樹,我們姐弟幾個才能順利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村里人看到我們家種植柑桔生活好起來了,也開始種植柑桔了,剛開始是一兩戶,后來越來也多。為了解決村民的種苗需求,父親又學習了柑桔育苗嫁接技術。他自己忙不過來,又開始教我們姐弟幾個一起學嫁接技術。因為對這一神奇技術很感興趣,所以我們也很樂意學,并且很快就成了父親的得力幫手。父親還成為村里免費的柑桔種植技術顧問,幫助村民解決柑桔種植及管理的技術難題。他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幫村民觀察分析柑桔樹出現的病蟲害問題,給他們開“處方”。父親的勤勞、無私和柑桔種植技術在村里成為美談。
在父親的帶動下,僅兩年時間,我們村家家戶戶都種植了柑桔,柑桔種植成了我們全村重要的經濟產業。在此之前,我們村幾乎沒有千元戶,種植柑桔后,單靠柑桔收入幾乎每戶都過千元。
為了感謝父親,有村民經常送一些自家種的瓜菜過來給我們家,但是都被父親一一拒絕。我問父親:你幫了他們那么多,為什么不收他們送的東西呢?父親說,他是村里唯一的共產黨員,還是生產隊隊長,幫助他們是應該的,怎么能收他們的東西呢?
父親勤勞肯干和不求回報的精神,影響著我們幾姐弟,讓我們從小懂得只有付出辛勤的勞作才能收獲甘甜的果實。我想這可貴的勤勞品質和淳樸的作風大概就是我們家家風的精髓所在吧,F在雖然我們幾姐弟都離開了農村到城里工作,但是在我們幾姐弟的人生中每一次取得的成績都與勤勞緊密相關。
時至至今,父親還時常教育我們,要懂得知足和感恩,感恩共產黨,感恩時代給我們創造勤勞致富的條件和環境。
原標題:父親和他的柑桔園